【学习重点】
- 糖尿病為胰脏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够」,或「无法发挥适当的功能」,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无 法充分进入细胞内,导致血液中存留的葡萄糖浓度升高。
- 糖尿病發病初期,发病初期,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除非检测血糖」,否则不易发现。若没有控制好,病情随发病时间加重,血糖 逐渐升高,才会有多吃、多喝、多尿、体重下降、伤口愈合 慢及疲倦等症状出现。
- 糖尿病的自我照護包含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遵照医师指示规则用药、血糖自我检测、每日检视足部,脚指甲修剪整齐,并穿着软皮、合脚、低跟的包鞋、定期执行眼睛检查、避免皮肤过度干燥,若伤口愈合不好应尽速就医、降低心血管危险因子,如减重、戒烟(含电子烟)、避免二手烟等。
一.什么是糖尿病?
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贺尔蒙,它可以帮助分解后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提供身体热量。若胰脏分泌的胰岛素「不 足够」,或「无法发挥适当的功能」,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无 法充分进入细胞内,导致血液中存留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同 时可能有部分的葡萄糖排入尿中,即是所谓的「糖尿病」。
二、 糖尿病如何诊断?
如果没有高血糖症状,以下前三项其中两项或两次即可 诊断为糖尿病:
- 糖化血色素≧6.5%。
- 早晨空腹血糖值≧126mg/dl以上(空腹指不吃任何食 物至少 8 小时)。
- 口服75公克葡萄糖耐受试验,第2 小时血浆血糖≧200mg/dl。
- 有高血糖症状(包括多吃、多尿、频渴和体重减轻), 且加上任何时间测得血糖≧200mg/dl
三、 容易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险群
-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
糖尿病前期者,所谓的糖尿病前期是指:
A.葡萄糖失耐(对葡萄糖的忍受能力降低,也就是给 予葡萄糖很容易让血糖升高):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第 2 小时血浆血糖值为 140-199mg/dl。
B.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为 100-125mg/dl。
C.糖化血色素 5.7-6.4mg/dl。
-
年龄≧40 岁。
-
体重过重(BMI≧24)或腰围男生≧90 公分、女生 ≧80公分。
-
缺乏运动。
-
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
-
怀孕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怀孕时出现高血糖的现 象(就是所谓的妊娠糖尿病)。
-
曾生产体重大于 4 公斤新生儿的女性。 另外,还有一些容易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如吸烟、饮酒过量及压力等。
四、 糖尿病有哪些种类?
- 第 1 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与遗传和环境因子有关。因为胰脏「无法分泌」或 只「分泌极少量」的胰岛素,葡萄糖无法 进入细胞,而累积在血液中。此类型多发生于年纪轻者,如新生儿、 婴儿、青少年等。
- 第 2 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胰脏可能「还能分泌」胰岛素,但是分泌的胰岛素「质量不佳」或「数量不够」。另一个原因是肝脏、脂 肪、肌肉对胰岛素产生阻抗。此类型最为普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
- 妊娠糖尿病:在怀孕后期发现并诊断有糖尿病的妇女,这类型的 糖尿病在产后可能会消失,但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必须定期检查血糖。
- 其他类型糖尿病:有极少数的糖尿病病人是因为胰脏疾病、内分泌疾病、或是药物等因素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而导致糖尿病。
五、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发病初期,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除非检测血糖」,否则不易发现。若没有控制好,病情随发病时间加重,血糖 逐渐升高,才会有多吃、多喝、多尿、体重下降、伤口愈合 慢及疲倦等症状出现
六、 糖尿病有哪些的并发症?
糖尿病如果没有好好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内,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这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残障、死亡的重要原 因。这些并发症包括:
1.小血管病變
A.眼病变: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导致视网膜出现病变,严重时还 会导致失明
B.肾病变:肾脏中有许多的小血管,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血糖升高会导致过滤系统发生病变。
C.神经病变:最容易发生病变的地方是足部的感觉神经。
2.大血管病变
脑、心脏、周边血管等部位的动脉硬化,会造成脑部、心脏及周边血管的阻塞。
七、 糖尿病要如何控制?
- 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控制最先使用的方法,以「均衡饮食」为基础,并且应定时定量,达到控制血糖及维持 健康的目的。
- 运动:运动除了可以帮助身体有效的利用胰岛素,使血糖降低,又可减少体脂肪、降低血压。
- 药物:当饮食及运动都不能控制血糖时,就要靠口服糖尿 病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了,药物应确实依照医 师处方,按时按量,切勿自行调整。
八、 糖尿病的自我照护
- 均衡饮食
2.遵照医师指示规则用药。
3. 规律运动。
4.血糖自我检测。
5.注意口腔清洁及卫生,定期做牙齿健康检查,因血糖增高,容易促使微生物滋生,造成龋齿、牙周病、牙 龈炎等。
6.每日检视足部,脚指甲修剪整齐,并穿着软皮、合脚、 低跟的包鞋。
7.定期执行眼睛检查。
8.避免皮肤过度干燥,若伤口愈合不好应尽速就医。
9.降低心血管危险因子,如减重、戒烟(含电子烟)、避免二手烟等。
九.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无法被治愈,因此,唯有透过血 糖监测、均衡饮食、规律运动、依照医师指示规则用药及降 低危险因子(减重、戒烟)等方式的介入,才能与它和平共 处。
十、 参考数据
- 社团法人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2022).2022 第二型糖尿病临 床照护指引.台北:社团法人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
- 杨睿彬(2019).认识糖尿病.中华自然医学研究,2 (1),29-34。 薛光杰(2019).糖尿病与戒烟.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会讯,15(4),17-21。
- https://doi.org/ 10.6583/tade.201912_15(4).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