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台灣常見毒蛇種類分為出血性、神經性、出血及神經混合型毒蛇。
- 毒蛇咬傷常見症狀為傷口紅腫、疼痛,嚴重會導致低血壓、心律不整等致命症狀。
- 毒蛇咬傷時需記住毒蛇外觀或拍照,不可用止血帶阻斷血流,盡快至醫院施打毒蛇血清。
ㄧ、前言
臺灣氣候溫暖且潮濕,即使寒流天氣來襲,蛇也只會進入短暫休眠,故台灣冬天仍可能有蛇出沒,尤其山區或郊區等地從事戶外活動,更可能發生蛇咬傷事件,故民眾對蛇咬傷應有基本的照護認識。
二、台灣常見毒蛇及症狀
蛇咬傷後常發生傷口紅腫、疼痛,少部分導致噁心、嘔吐、冒冷汗、發燒,甚至造成低血壓、心律不整等致命症狀。台灣常見毒蛇有六種,依據蛇毒毒性分為三大類:
|
常見蛇種類 |
症狀 |
出血性
毒蛇
|
龜殼花
|
傷口局部腫脹、瘀血
水泡、全身出血、凝血異常
|
青竹絲
|
百步蛇
|
神經性
毒蛇
|
雨傘節
|
眼瞼下垂、盜汗、發燒
視力模糊、麻木感
|
眼鏡蛇
|
出血及神經
混合型毒蛇
|
鎖鏈蛇
|
傷口瘀腫、瘀血、水泡,神經毒性較弱,但須注意呼吸喘等致命症狀。 |
三、蛇咬傷該怎麼辦?
- 保持冷靜,移動至安全地方。
- 記住蛇的外觀或拍照。
- 去除會阻礙血流的衣褲配件。
- 儘快到醫院施打蛇毒血清。
- 勿使用止血帶阻斷血流。
- 勿冰敷增加組織壞死的風險。
- 勿用口吸取毒液。
- 勿切開傷口。
四、到院後的照護有哪些?
- 請注意呼吸是否順暢,若覺得呼吸不順,甚至喘不過氣,應儘快告知您的醫護人員。
- 會為您裝上生理監視器,隨時監測血壓、脈搏、血氧的變化。
- 會幫您執行抽血檢驗如:凝血功能、腎功能、電解 質、橫紋肌溶解酵素的變化。
- 若傷口有疼痛情形,請告知醫護人員,會給您止痛劑。
- 請詳述蛇的特徵,讓專家辨識毒蛇種類,醫護人員會儘快為您施打抗毒蛇血清。
- 醫護人員會拍照記錄傷口變化:觀察傷口周圍紅 腫、瘀血大小變化,測量傷口範圍、患肢脈搏跳動情形。
四、結論
台灣都市地區較少出現蛇咬傷人的事件,但是到山區或郊區等地從事戶外活動仍須留意現場安全,遇到蛇咬傷時避免慌張,先記住蛇的外觀,避免任何阻斷血流的飾品或包紮,並儘速到醫院施打蛇毒血清是毒蛇咬傷最重要的照護準則。
五、參考資料
- 臨床毒物科(2021,5 月).臺灣常見毒蛇咬傷診斷 與治療手冊.臺中榮民總醫院。
- Lai, C. S., Liu, P. Y., Lee, C. H., Ho, C. H., Chen, W. L.,Lai, K. L., ... & Mao, Y. C. (2022). The development of surgical risk score and evaluation of 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 in 161 Naja atra envenomed patients.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16(2), e001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