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接觸傳染防護措施主要是為了預防藉由直接或間接接觸病人或病人照護環境而傳播的感染原。
- 醫院常見需要接性隔離防護的疾病種類:多重抗藥性細菌、疥瘡、腸胃道感染。
- 接觸病人一定要洗手、戴口罩、戴手套、穿隔離衣。
- 正確洗手七字訣「內、外、夾、弓、大、立、完」。
一、要做接觸性隔離防護
在醫院中,不論是環境或是人都潛藏各種微生物,有些微生物的傳染力強且致病性高,為了避免病人與照顧者互相傳播這些微生物,所以我們要做接觸性隔離防護措施。
二、醫院常見需採接觸性隔離防護的疾病種類
- 多重抗藥性細菌多重抗藥性細菌 :
住院太久、免疫力差的病人容易感染,這類的細菌對很多種類的抗生素治療都無效唷!
- 疥瘡:
皮膚感染到節肢動物疥螨蟲而引起嚴重搔癢,傳染性很高。
- 腸胃道感染困難梭狀芽孢桿菌:
可從輕微的拉肚子到嚴重的解水便、偽膜性大腸炎、毒性巨結腸症等,可能造成敗血症,甚至死亡。
三、家屬照顧、訪客探視會受到感染嗎?
不會唷!一般抵抗力正常的人,自身的免疫力可保護自己,但是要確實遵守接觸性隔離防護措施規範,就不需要擔心會受到感染。
四、跟著這樣做!!可避免醫院感染源在病人、陪病照顧者、訪客及醫療照護人員之間傳播!
- 接觸性隔離措施就是,戴口罩、接觸病人要洗手、戴手套、穿隔離衣。
- 戴口罩
- 接觸病人要洗手
- 戴手套
- 穿隔離衣
- 正確執行洗手步驟七字訣:
內、外、夾、弓、大、立、丸、完。
- 搓揉雙掌
- 搓揉手背
- 搓揉指縫
- 搓揉指被與指節
- 搓揉大拇指及虎口
- 搓揉指尖
- 清水沖淨並擦乾雙手
- 正確執行洗手五時機
- 接觸病人前:
避免病人接觸外面的細菌例如:協助活動、吃飯、等。
- 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
身體清潔、潔導尿管、抽痰、傷口換藥...等。
- 暴露體液風險後:
點眼藥水、清理尿液、糞便、嘔吐物、排空尿袋...等。
- 接觸病人後(避免感染自己或他人)。
- 接觸病人週遭環境後例如:
更換床單、碰觸床欄、清理床旁桌等。
五、溫馨小提醒
- 病人床單衣物更換後直接丟置於病室內專用的感染性污衣桶內。
- 病人使用後的物品請丟棄在病室內專用的感染性垃圾桶,不要攜帶出病室。
- 病人用物請單獨使用,不要共用。
- 避免不必要的陪病與探病。
- 單位清潔人員每天以1000ppm稀釋漂白水(20毫升漂白水混和於1公升清水)消毒環境(包含衣櫃、儀器、醫療牆、床旁桌、病床床頭、床尾板、雙側床欄)至少一次。
- 出院返家後,保持居家環境衛生、勤洗手,不需特別執行隔離措施。
- 出院後入住長期照護機構者,應主動告知長期照護機構,以利進行「接觸性隔離防護措施」,並適當安置病人。
六、結論
確實做好全面防護措施、減少病菌入侵,保護您我的安全。
七、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