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途徑與流感病毒相同,傳染方式主要是經由飛沫及接觸傳染。
- 罹患COVID-19病毒感染的病人,常見症狀包含:發燒、乾咳、倦怠,約三分之一會有呼吸急促、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
- 無症狀的潛伏期或是感染病毒的早期,就可能具有傳染力,能將病毒散播傳染給別人。
一、認識COVID-19
COVID-19 之致病原為新型冠狀病毒,是由含有病毒的飛沫和氣溶膠粒子,透過吸入、直接或間接接觸途徑傳播。WHO(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2月將其命名為COVID-19。命名由代表冠狀(corona)的CO、病毒(virus)的VI和疾病(disease)的D組成,19則代表2019年。
冠狀病毒科的動物宿主包含:蝙蝠、豬、牛、火雞、貓、狗、雪貂等,並有少數的跨物種傳播報告。
二、潛伏期和傳染期
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告,感染 SARS-CoV-2 潛伏期為 2 至 14 天,感染者發病前 2 天至發病初期最具傳染力,病程第 7-10 天病人的病毒量已過高峰,通常無法從呼吸道檢體成功培養出病毒;症狀較嚴重或免疫力低下之病人,傳染期可能較長。
三、傳染方式
COVID-19的傳播途徑,包含以下三種,在這些狀況下將提高人傳人的感染風險。
|
近距離飛沫傳染:無戴口罩與確診病人在2公尺密閉空間共處超過15分鐘 |
|
直接接觸傳染:直接觸碰帶有病毒的分泌物 |
|
間接接觸傳染:觸碰到帶有病毒的共用物 |
四、常見症狀
罹患COVID-19病毒感染的病人,常見症狀包含:發燒、乾咳、倦怠,約三分之一會有呼吸急促、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另有部分個案出現嗅覺或味覺喪失(或異常)等。
五、檢驗種類
方法 |
核酸檢測 |
抗原快篩 |
血清抗體檢驗 |
部位 |
呼吸道檢體 |
呼吸道檢體 |
抽血 |
採檢時間 |
症狀出現3天內 |
症狀出現3天內 |
急性期(症狀出現後1-5天內)或恢復階段 |
採檢方法 |
- 鼻咽或咽喉拭子:用檢驗病毒的專用棉花棒,由鼻腔或是喉嚨放進去,留取檢體。
- 痰液或下呼吸道抽取液:
◆清醒病人:清喉嚨動作,緊閉雙唇使唾液分泌,並停留口腔內約1分鐘,將唾液輕柔吐在檢體盒內,避免沾到檢體盒外。
◆不清醒病人:由醫護人員協助插管病人,抽取下呼吸道痰液。
|
以試管抽取3ml血清檢體,作為抗體檢測。
|
報告時間 |
2-4小時 |
10-20分鐘 |
10-20分鐘 |
準確率 |
高(能檢驗出少量病毒) |
偏低(相較核酸檢測低) |
感染中後期才檢驗的出來 |
檢驗項目 |
病原體 |
病原體 |
抗體 |
六、預防方法
使用肥皂勤洗手,避免手碰觸口鼻 |
避免參加集會活動 |
減少進出醫院,以視訊代替探病 |
|
|
|
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一隻手張開的距離 |
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雙手張開的距離 |
出入公共場合正確配戴醫療級口罩 |
|
|
|
疫苗施打 |
使用漱口水,每次含漱30秒每日2次 |
|
|
七、口罩使用
- 醫療級口罩正確使用方法
- 將防潑水(非白色面)面朝外。
- 講話、咳嗽、打噴嚏時,均不可拿下。
- 有明顯髒污時,應更換。
- 口罩配戴步驟
開→檢查有無破損。 |
|
戴→兩端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到下巴。 |
|
壓→鼻樑片沿著鼻樑兩側往下輕壓,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
|
密→檢查口罩與臉部內外上下是否密合。 |
|
八、正確洗手方法
用水沾濕雙手後,以肥皂或洗手乳進行以下七步驟(濕洗手需40-60秒喔)
九、病人配合事項
- 病人自覺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避免飛沫傳播。
- 遵循呼吸道衛生,如病人無法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衛生紙遮住口鼻。
- 遵循手部衛生,勤洗手。
- 避免到人群多的地方,例如美食街。
- 避免探病。
十、結論
施打COVID-19疫苗可以降低染病後轉為重症的機率,鼓勵民眾主動施打疫苗,防護措施要從自己本身的衛生習慣開始做起,包含以正確方式勤洗手、出入公共場合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需配戴口罩,儘量不要出入人潮密集的集會活動,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均衡營養,提升抵抗力。
十一、參考資料
- 王鳳葉(2021).COVID-19感染預防和控制:居家照護防疫策略.呼吸治療,20(1),81-88。
- 衛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3).醫療機構因應 COVID-19 感染管制措施指引,112 年 12 月 1 日修訂.file:///C:/Users/VGH00/Downloads/%E9%86%AB%E7%99%82%E6%A9%9F%E6%A7%8B%E5%9B%A0%E6%87%89COVID19%E6%84%9F%E6%9F%93%E7%AE%A1%E5%88%B6%E6%8E%AA%E6%96%BD%E6%8C%87%E5%BC%95_1121201.pdf
- Huang, Y. H., & Huang, J. T. (2021). Use of chlorhexidine to eradicate oropharyngeal SARS‐CoV‐2 in COVID‐19 patients.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93(7), 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