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大腸鏡檢查可檢查腸道黏膜、發現病灶,進而鑑別診斷等,若發現病灶時,可同時作組織切片或切除的一項侵入性檢查或治療。
- 檢查前依照醫師醫囑口服瀉劑,服用瀉藥期間,需注意解便性質、次數及量。
- 檢查前需禁食6~8小時。
- 檢查當天視需要依醫師指示,護理師給予灌腸。
- 返家後如果出現腹部劇烈疼痛、解大量血便、發燒等異常狀況,應立即返回急診或門診就醫。
一、什麼是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是透過一條軟式纖維式管子,由肛門進入逐步到達盲腸,檢查時利用影像傳遞方式,由螢幕同步播出,作為醫師腸道黏膜檢查、發現病灶,進而鑑別診斷等,若發現病灶時,可同時作組織切片或切除的一項侵入性檢查或治療。
二、哪些情況需要做大腸鏡?
解血便、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的便秘、腹瀉、大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的貧血、體重減輕等。
三、大腸鏡檢查前、中、後之注意事項:
- 檢查前:
- 檢查前二天採低纖維飲食,如白稀飯、白饅頭、蛋、肉可食用,避免蔬菜、水果等高渣食物。
- 檢查前一天等候醫師通知辦理住院。
- 住院時由醫師解釋後簽署檢查同意書、視需要填寫鎮靜藥物使用同意書,護理師會依照醫師指示抽取血液檢查及注射靜脈針滴注點滴。
- 依照醫師醫囑口服瀉劑,服用瀉藥期間,需注意解便性質、次數及量,並告知醫護人員。
- 除口服清腸瀉劑外,依醫師指示檢查前需禁食6~8小時,禁食期間會給予靜脈點滴注射輸液以補充養分及水分。
- 檢查當天:
- 須更換穿著病人服或檢查褲。
- 視需要依醫師指示,護理師給予灌腸。
- 由勤務人員及家屬陪同下,送到鏡檢室檢查,檢查時間大約40至60分鐘,若幼兒或是需要特殊治療者,所需時間可能較久,請家屬務必在檢查室外面耐心等候。
- 無法合作的病童,必要時會由醫師給予鎮靜劑。
- 檢查後:
- 腹脹、腹痛、排氣(放屁或打嗝),是因為檢查中打空氣到腸道的原因,約6小時~2天症狀會緩解,可藉由改變姿勢或多下床走路而改善。
- 若檢查過程有使用鎮靜劑,檢查後不可馬上進食,等意識清醒後先喝30-50ml的開水,沒有嗆咳、作嘔或嘔吐等不適,半小時後才可以開始進食。進食時先採半量、少量多餐,檢查隔日即可恢復正常飲食。
- 如有瘜肉切除者,一個禮拜內應採溫和、軟質飲食,軟式飲食包含稀飯、麵條、饅頭、蒸蛋……等,避免纖維多、較硬的蔬菜及核果。
四、返家後注意事項:
- 返家後如果出現腹部劇烈疼痛、解大量血便、發燒等異常狀況,應立即返回急診或門診就醫。
- 若無不適症狀,應依照醫師指示日期及時間,按時返診追蹤。
五、結論:
大腸鏡檢查可作為腸道黏膜檢查、鑑別診斷等,若發現病灶時,可同時作組織切片或切除的一項侵入性檢查或治療,檢查返家後如果出現腹部劇烈疼痛、解大量血便、發燒等異常狀況,應立即返回急診或門診就醫。
六、參考文獻:
- 游彥麟(2019).大腸直腸癌篩檢及大腸鏡檢查.中華民國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會刊, 26(5 & 6), 4–6。
- 黃瀛賢、賴明瑋(2020).大腸鏡.於陳奏廷主編,兒科常見疾病診療手冊(二版,1055-1056頁).合記。
七、圖片來源:
- https://www.irasuto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