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拍背原理:利用重力原理將氣管壁上的痰液經由震動、鬆脫,再藉姿位引流的方法,使痰液容易咳出。
- 拍背時機:避免在飯前、飯後一小時內做,以免嘔吐。
- 拍背技巧:每日約3-4次、每次10-15分鐘,同一部位叩擊約 60~90 秒,避免扣擊脊椎、前胸中央及肚子。。
- 拍背注意事項:如有呼吸困難、臉色蒼白、嘴唇發黑或嘔吐等,應先暫停。
一、為什麼要拍背?
由於病童還無法控制自己把痰咳出,所以需要父母以拍背的方法幫助他將痰排出。其目的主要是由於痰液比較容易聚積在肺的深部,比較黏稠不容易咳出,利用重力原理將氣管壁上的痰液經由震動、鬆脫,再藉姿位引流的方法,使痰液容易咳出,維持呼吸道通暢,避免肺部感染惡化。
二、什麼是拍背?要如何拍?
拍背就是利用手在拍背部時所造成的震動,使黏在氣管上的痰移動而較容易排出,進而改善呼吸情況。治療者弓起手掌呈杯狀或使用拍痰器,如圖一,在胸背部所需部位做規則,適當力氣的叩擊,叩擊時呈啵啵聲。
三、拍的部位:
- 上葉後部:抱著病童坐於大腿上,頭前傾或是病童胸前抱著枕頭前傾,叩擊後背,如圖二。
- 上葉上部:病童趴在大腿上,頭側邊,叩擊腋下處或以枕頭代替,如圖三。
- 下葉底部:採頭低腳高叩擊背部,如圖四。
- 中葉中部及側面:採側臥於大腿叩擊前胸,如圖五。
四、注意事項:
- 拍背時避免戴手錶、手鍊或留指甲,以免造成傷害。
- 避免在吃飽飯做,最好在飯前或吃飽後一小時做以免嘔吐。
- 應避免叩擊重要器官或骨頭明顯突出的地方,如:脊椎、前胸中央及肚子。無法用手叩擊的小地方可改用拍痰器叩擊。
- 叩擊時應考慮病童的安全舒服,適當支托,並注意保暖。
- 在所需部位做規則、有力的叩擊,每日約3-4次、每次10-15分鐘,同一部位叩擊約 60~90 秒。
- 拍背中隨時注意有無呼吸困難、臉色蒼白、嘴唇發黑或嘔吐等,若有上述情況,先暫停、清除口鼻分泌物並告知護理師。
五、結論:
由於孩童氣管與支氣管較成人狹小,咳痰的力量較小,痰液較不容易排出。拍背是種物理性方式,
透過不同身體姿勢下的重力效果,加上重複的叩拍的動作,讓痰液從較小的支氣管漸漸流到大的主氣管,再藉著咳嗽將痰咳出或利用抽痰器抽出。拍背有助於鬆動痰液,雖然拍完後寶寶不一定會將痰咳出,有時也會直接吞到肚子裡,但是只要痰液位置移動,就可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六、參考文獻:
- Chaves, G. S., Freitas, D. A., Santino, T. A., Nogueira, P. A.M., Fregonezi, G. A., & Mendonca, K. M. (2019). Chest physiotherapy for pneumonia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1 (1).1- 40.
http://doi.org/10.1002/14651858.CD010277.pub3
- Pinto, F.R., Alexandrino, A.S., Correia-Costa, L., & Azevedo, I.(2021). Ambulatory chest physiotherapy in mild-to-moderate acute bronchiolitis in children under two years of age –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Hong Kong
Physiother Journal,41(2),99-108. http://doi.org/10.1142/S1013702521500098.
七、圖片來源:
- https://www.irasuto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