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翻譯語系切換
×
切換帳號
臺中榮民總醫院護理衛教
回首頁
Foreign Languages
登入
EN
一般
中
大
×
全站搜尋
搜尋
×
文字大小切換
文字大小切換
一般
中
大
臺中榮民總醫院護理衛教
登入
回首頁
Foreign Languages
EN
列印日期 : 2024/12/27
臺中榮民總醫院護理衛教
護理衛教
目錄總覽
小兒科
×
×
loading ...
×
×
私密分享
狀態
啟用
連結
https://ihealth.vghtc.gov.tw/media/s/
重新產生
複製連結
×
QR code
×
選擇網頁檔案
loading ...
×
設計知識點
×
建立新版本
×
刪除媒體
×
loading ...
×
認識新生兒黃疸(黃疸觀察、大便卡說明)
分享
QR code
列印
瀏覽: 991,
制訂日期: 2004-04-01,
最近修訂: 2024-05-15
,
編號: PED-007
認識新生兒黃疸(黃疸觀察、大便卡說明)
分享
QR code
列印
瀏覽: 991,
制訂日期: 2004-04-01,
最近修訂: 2024-05-15
,
編號: PED-007
【學習重點】
了解如何觀察黃疸徵象及送醫時機:軟弱、愛睡、吸吮力變弱、嘔吐、不喝奶、手掌背及腳掌膚色與臉部一樣黃時立即送醫。
了解大便卡觀察:以大便卡辨識1-6號為不正常色卡、7-9號為正常色卡。
一、新生兒黃疸:
人體血中的紅血球老化後經代謝產生的廢物, 其中一種稱為「膽紅素」最後經由肝臟排出體外。
新生兒紅血球較成人多(因紅血球代謝後廢物較多),加上肝臟較不成熟(因膽紅素不易排出),所以膽紅素就會累積在體內,引起皮膚及眼白泛黃,造成所謂的「黃疸」。
二、新生兒黃疸如何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
通常出生後第二至三天後開始出現,第四至五天最明顯,第七到十天慢慢消退。可以藉由哺餵足夠的乳汁自然消退或照光治療,來促進膽紅素的排出,以降低黃疸。
通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可能會持續兩周以上,嚴重甚至會導致膽紅素通過腦血管屏障造成腦損傷。造成的原因有母子血型不合、蠶豆症、膽道閉鎖、感染等。
三、何時該立即就醫:
如果發現寶寶有手掌背及腳掌膚色與臉部一樣黃、軟弱、愛睡、吸吮力變弱、嘔吐、不喝奶、嚴重時會出現哭鬧難安撫、哭聲尖銳、四肢僵硬、抽筋,應儘早就醫,讓醫師做詳細的檢查。
住院後, 通常需要照光治療,而少數嚴重黃疸的寶寶需要換血治療。
四、居家照護:
讓寶寶喝到足夠的奶水(建議母乳為主),出生三天後,一天至少有六至八次濕透且顏色清淡的小便尿布。
無論是哺餵母乳或餵食配方奶,因為奶水本身含有水分,所以不需額外補充開水,另外,也不建議給寶寶其他的飲食。
應該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觀察黃疸情形,如果發現寶寶手掌背及腳掌的皮膚顏色變得與臉部一樣黃、愛睡、嘔吐、大便呈灰白色,應盡速就醫 (圖一)。
不正常
正常
圖一 大便辨識
讓寶寶在陽光下曝曬或照一般日光燈是無法改善黃疸的情形,而且如果沒有保護好寶寶的眼睛,可能會造成眼睛受傷。
五、結語: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的現象,很多家長都會因此擔憂。
返家後記得觀察寶寶的黃疸情況,有助於儘快找出原因,及時治療,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六、參考文獻:
王信驊(2021)‧寶寶黃了新哺慌-認識新生兒黃疸‧奇美醫訊,(132),21-22。
黃靜微、林元叔等(2019)‧高危險性新生兒之護理‧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八版, 147- 159)‧台北市:華杏。
×
×
複製檢核清單
loading ...
×
認識新生兒黃疸
讓我們來進行測驗,以確認您已充分了解
1.
生理性黃疸通常出生後第二至三天後開始出現,第七到十天慢慢消退。
是
否
不知道
2.
病理性黃疸通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原因可能有母子血型不合、蠶豆症等。
是
否
不知道
3.
如果發現寶寶的大便偏白偏淡沒關係,因為是配方奶或母奶的顏色。
是
否
不知道
4.
寶寶在陽光下曝曬或照一般日光燈無法改善黃疸的情形,必須就醫。
是
否
不知道
5.
寶寶嚴重黃疸的症狀有軟弱、愛睡、吸吮力變弱、嘔吐、不喝奶等,應儘早就醫。
是
否
不知道
送出答案
×
×
成績
×
×
關閉
×
loading ...
評語
統計結果不開放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
評分
×
查看更多
loading ...
上一篇
下一篇
筆記
(0)
詳細
未登入或權限不足!
位置
護理衛教
目錄總覽
小兒科
資料夾名稱
小兒科
上傳者
李佳緣
單位
中榮護理衛教
英文名稱
Understanding neonatal jaundice
分類
疾病
科別
小兒科
癌症照護
否
建立
2024-01-14 14:31:46
制訂日期
2004-04-01
最近修訂
2024-05-15 16:16:00
版本
2024-05-15
1.
小兒胃造廔管居家照護
2.
兒童腸套疊
3.
兒童預防接種
4.
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之照護
5.
在家中氣切管滑脫怎麼辦?
6.
嬰兒室手冊(說明本院母嬰親善母乳哺育措施、執行親子同室之安全與感控措施、教導及協助哺乳姿勢及觀察嬰兒含乳、觀察嬰兒吃到奶水的表徵、教導嬰兒吃到足夠奶水的表徵、教導如何安撫嬰兒、協助及教導奶脹處理、教導母親必須和嬰兒分開時如何維持泌乳、教導擠奶和乳汁儲存與運送之方法、提供出院後嬰兒餵食計畫、新生兒篩檢及檢查追蹤注意事項)
7.
新生兒篩檢及檢查追蹤注意事項
8.
兒童口腔照護(客語影片)
9.
母乳的儲存與運送(含影片)
10.
早產兒袋鼠式照護(Kangaroo Care for Preterm Infants)(英文影片)
11.
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照護
12.
配方奶泡製與奶瓶餵食
13.
嬰兒心肺復甦術
14.
認識新生兒黃疸及居家照護注意事項(影片)(黃疸觀察)
15.
兒童腎臟組織切片檢查須知
16.
認識腸病毒
17.
生酮飲食製作及注意事項
18.
兒童癲癇發作之照護
19.
舌繫帶鬆弛術術後護理指導
20.
小兒包皮環切術後護理指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