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1. 胃腺癌俗稱胃癌,可能與飲食、遺傳、免疫因素、幽門螺旋桿菌和其他不明原因反覆影響下形成胃癌有關。
  2. 胃癌的診斷方法有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口服鋇劑上消化X光攝影、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
  3. 胃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化學藥物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為術後的輔助療法。
  4. 胃癌術後因手術後胃容積減少,因此需要特別注意飲食調理並建立新的飲食習慣,採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的食物,以細碎及軟質的食物為主,多攝食維生素及高蛋白質、低糖的飲食,如攝取新鮮蔬菜穀物與肉類、雞蛋、牛奶、海鮮、菠菜、黃豆等等,少吃高纖維及易產氣的食物。

一、前言

臺灣為胃癌高罹患率地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1年)統計,胃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位居第八位,平均年齡在60-65歲。

二、病因

胃腺癌俗稱胃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胃癌的成因很複雜,在多重因子反覆影響下造成胃癌。所謂多重因子包括:飲食、遺傳、免疫因素、幽門螺旋桿菌和其他不明原因共同形成。此外下列幾項因素可能和胃癌形成有關:

  1. 遺傳:家族內有一人患胃癌,則其他人患胃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多2~4倍。
  2. 血型A型的人較其他血型的人較易得胃癌。
  3. 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過低,胃黏膜易形成上皮增生,則胃癌機會增加。
  4. 胃腺性息肉(指大約兩公分以上):有30~40%會有惡性變化。
  5. 曾經因良性疾患做過胃切除手術之病人較一般人患胃癌的比例為12:1,此稱為殘胃癌,發癌時間約為前次手術後的第5年以上。
  6. 惡性貧血:發生胃癌的比例較一般高,約佔6~12%的病例。
  7.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幾乎都會導致胃炎或胃潰瘍的發生,約有1%的人發展成胃癌。因此歸於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因子。

三、臨床症狀

早期胃癌病人是沒有明顯的症狀,極易被忽略。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為消化不良、上腹疼痛、輕微的噁心、反胃、胃灼熱感、腹脹、打嗝、胃口不好、全身倦怠或者是腹瀉等,通常症狀若持續兩星期以上就應該請教專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
 

四、診斷

胃癌的診斷主要依據下列方法:

  1. 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除可以觀察胃黏膜變化外,也可以做活體切片送病理檢查,現建議考慮做內視鏡超音波。
  2.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碳-14尿素呼氣試驗):病人必須至少空腹四小時,呼氣入試管收集後送檢,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相對危險性高達 8倍,臺灣感染率 54-62%。
  3. 口服鋇劑上消化X光攝影:(目前台灣較少做)檢查當天禁食6~8小時,檢查時先喝鋇劑,在X光透視下變換不同位置,由各種角度,將胃部各種部位顯像,以判斷胃部之病灶,因正確率較低只有60-70%、檢查費時,多用做胃癌手術前腫瘤範圍評估。
  4. 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對於胃癌手術前之分期,侵犯的程度及有無轉移跡象亦有些幫助。可同時探查腹腔內其他病變。

五、治療

  1. 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治療早期胃癌,藉由內視鏡來治療早期胃癌或黏膜下的腫瘤,以避免部分胃或全胃切除,希望能保留原有胃的功能以減少切胃的併發症。
  2. 外科手術:依腫瘤的部位評估施行次全胃(切1/2-3/4)或全胃切除。靠早期診斷早期接受治療,將腫瘤及其周圍組織及區域性淋巴結切除,根除性切除才可提高胃癌存活率。一個人的胃部經手術切除後,除飲食上注意少量多餐之外,仍可過著正常生活。
  3. 微創手術治療(腹腔鏡或達文西機器手臂):較通用於早期胃癌的次全切除進行型或全胃切除需依醫師評估。早期胃癌(指癌瘤限制於黏膜層或黏膜下層),其切除手術可藉微創手術減少術後疼痛與住院日數。
  4. 化學治療:為輔助外科手術之治療,可預防癌細胞復發,提高手術存活率。對於不能手術切除或多處轉移的胃癌,亦可達到一定的控制效果。
  5. 放射治療(電療):以術後輔助為主。

六、胃癌手術後的飲食照顧

胃癌病人手術後胃容積減少,因此需要特別注意飲食調理,並建立新的飲食習慣。術後初期為預防傾倒症候群(發生於胃部分切除與空腸吻合手術後,於食物直接進入空腸內,未在胃內與消化液做適當的攪拌、稀釋,所以空腸內有未完全消化的高滲透性食物,導致水分由血流中滲入空腸。發生的時間在進食後約30分鐘內,病人會有持續性上腹部疼痛、心悸、噁心、眩暈、冒冷汗、飽脹感及無力症狀,持續約20-60分鐘),應少量多餐,逐漸增加食量;飯後平躺片刻再散步一會,可減輕噁心、反胃等症狀。此外,日常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少量多餐。因為胃容積減少,故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支持病人所需的營養。
  2.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濃茶或辛辣食物等。
  3. 進餐時,正餐可採固體或乾燥食物為主,避免喝水及喝湯,或可在兩餐間或餐後一小時攝取水分(乾溼分離)。
  4. 飲食儘量以細碎及軟質的食物為主、以保護胃腸黏膜。
  5. 多攝食維生素C,像是新鮮水果奇異果、火龍果等等,維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抗氧化劑,能夠阻斷硝化反應的進行,減少亞硝酸及亞硝胺的產生,並可幫助鐵的吸收。
  6. 胃部分切除會影響維生素B群和鐵的吸收,可多攝取高蛋白質、低糖的飲食,如攝取新鮮蔬菜穀物與肉類、雞蛋、牛奶、海鮮、菠菜、黃豆等等。
  7. 少吃高纖維及易產氣的食物。多纖維的食物及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要少吃,如豆類、馬鈴薯、地瓜等,這類食物不易消化,且會刺激腸胃的蠕動和痙攣。
  8. 飲食的冷熱要適中。

七、結論

癌症發生的原因尚未明朗化,研究指出經常吃煙燻、鹽漬、發霉或化學污染的食物,可能會破壞腸胃道功能造成胃黏膜損傷,增加癌變機率,應減少食用。近來資訊發達且經媒體宣傳,大家對胃癌已有認識,提醒了我們對胃癌的警覺性。對於胃病有徵兆者,或是高危險群的病人(無胃酸、慢性萎縮性胃炎、胃腺性息肉、惡性貧血、行過胃部切除手術及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應及早就醫,使早期發現胃癌的機會大大增加,和醫師好好配合、必能提高治療的希望。
 
八、參考資料
  1. 衛福部統計處(2022 年 6 月 30 日)‧110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https://www.mohw.gov.tw/cp-16-70314-1.html
  2. 李京錞、王照元(2020)‧淺談胃癌微創手術治療‧腫瘤護理 雜誌,20(2),17-20。https://doi.org/10.6880/TJON.202012 _20(2).03。
    簡易測驗
    讓我們來進行測驗,以確認您已充分了解
    評語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資料夾名稱
    一般外科
    發表人
    邱瀞儀
    單位
    中榮護理衛教
    英文名稱
    Understanding Stomach Cancer
    分類
    疾病
    科別
    一般外科
    癌症照護
    建立
    2024-01-16 16:24:29
    制訂日期
    2009-05-30
    最近修訂
    2024-02-18 1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