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病人之幻覺、妄想或怪誕行為,不必與其爭論或加以批評,應該採取中立的態度,接受他想法的事實。
- 病人需受長期性的醫療照顧,更需要周圍家人及朋友提供更多心理層面及社會層面的關懷、照顧。
- 在復健過程中,因疾病及藥物的影響,有退縮、敏感或自卑等心理障礙,因此需要耐心及支持以引導他們敢於表現自己的需求及意見。
當罹患任何疾病時,常會有拒絕的心態,或是無法接受這事實…等等各種不同的反應。最後必須承認,確實有異於常人了,要如何面對呢?可由以下三個方面:
一、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常遭遇到的問題
- 精神病人能交異性朋友嗎?
引導對兩性關係有較正確的認識,而不要一味地阻止他(她)結交異性朋友。但如果發覺病人對異性的興趣過於濃厚,或對兩性關係變得隨便時,應多加注意並請教醫療人員的協助。如果家人發覺病人過於畏縮時,應多鼓勵他參加社交活動,增加人際互動關係。
2. 精神病人可以結婚嗎?
談到結婚,首要條件是病情要穩定,個人日常生活能自我照應,才能應付因結婚後隨之而來的責任、生活適應、人際關係及家事操持、家計維持、子女教養等現實問題。
3.精神病會遺傳嗎?
有遺傳但不一定會發病。如果有血親患有精神疾病,家人得精神疾病機率會比較高,您仍然可以從心理和環境方面著手,以減少得病的機會。
二、各種精神病症狀的處理
- 有幻覺、妄想症狀及怪誕行為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A.不必與其爭論或加以批評,採取中立的態度,接受他想法的事實
B.對幻覺、妄想症狀及怪誕行為不要起共鳴,適當表示並沒有這種感覺、看法,要關心病人對幻覺時的感受。
C.儘量轉移病人的注意力於活動上。
D.若深受幻覺、妄想影響而出現怪誕、攻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應立刻維護病人或他人的安全,並趕快送醫診治。
2. 有暴力行為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A. 先了解病人究竟在那種情境下容易發生暴力行為?在需求不能即刻滿足?遭拒絕?或在情緒無法控制或有某些不尋常的想法、感覺時就容易出現暴力行為?我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B. 可試著傾聽,讓病人將心中的想法、不舒服說出來,或者提供一個發洩的方法,如:打枕頭、做某些活動,如:打球、跳繩、跳舞等等,來避免暴力行為的發生。若已經出現了暴力行為且無法處理時,就必須求助於他人,並應儘快將病人帶到醫院就醫。
3. 有拒絕態度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若拒絕進食會對營養狀態有影響;若拒絕上廁所會對腸、膀胱功能有妨礙;若處於自閉世界會造成社會功能退化;引導病人進食足量飲食,以減少體能的耗損,定時提醒病人上廁所,以免排泄功能遭到破壞,按時給病人服藥,以避免症狀惡化;當病人拒絕服藥時,如果婉言相勸仍然無法改善病人拒絕的現象,此時需尋求醫療照顧、藉助於專業人員的協助是必要的。
4. 有嚴重憂鬱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嚴重憂鬱病人者會長期地出現不理會周圍事物的狀況,沉溺於無助、絕望的感覺及想法中;覺得自己是無用的,被遺棄的;甚且不說一句話,不做任何事,活動減少而緩慢;睡眠差、食慾不振、胃口差等行為狀況面;那我們該如何協助呢?
A.溝通方面:應以簡單、直接、重覆的詞句、溫柔的語調,而且必需以溫暖的了解及尊重對方的態度來鼓勵。使病人慢慢地有信心接觸外面的事物,減輕不被瞭解、孤獨、沒信心的心情。
B.生理身體方面:缺乏食慾胃口差,注意病人進食情形是很重要的。在食物選擇上建議採用易咀嚼、易消化高熱量蛋白質的食品;建議少量多餐的方式並在旁陪伴協助進餐的方式。由於病人活動不足而常會導致便秘,可給予高纖維的食物及水果幫忙改善便秘的情況。
C.環境方面:應儘量減少嘈雜聲音以避免刺激,適時地鼓勵活動和人接觸。
5.有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要注意自殺的人示警的訊號,如何發現自殺前的預兆呢?在病人行為突然改變時,如嚴重憂鬱者轉變成較開朗、活躍;或仇恨攻擊轉變成畏縮、拒食;或言語有想死的時候,應儘快尋求精神醫療協助。
三、精神病人的社會適應問題
1.慢性精神病人能繼續上學嗎? 取決於病人癒後的身心狀況及準備復學的過程。考慮的原則:
A.由醫療人員評估病人的能力及身心狀況、預估復學的可能性。
B.若病人可能復學,應採漸進訓練方式。
C.家屬不能過於迫切要求病人或對他期望太高,應視病人的能力,降低復學、升學的標準。
D.家屬應瞭解病人對復學的看法、現實的判斷力,並提供適切的支持性鼓勵。
E.在病人復學的初期,應注意他在學校的適應情形,並給予適切的協助,必要時可請老師給予協助。
F.當發現病人無法承受課業的壓力時,不要給予苛責,最好能接受事實,讓他停止復學或將步調延緩。
2.慢性精神病人可以工作嗎?
A.經醫療人員的評估,對於無法返回原工作的病人給予復健工作訓練,培養病人的工作動機、能力、態度與習慣,改善人際關係,以增加受雇的可能性。
B.就業時,家人應儘可能瞭解病人的工作情形,如對工作勝任與否、跟同事及上司相處的情形等。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必要的指導,病人如遭遇挫敗時應加以鼓勵、關懷多於責備。
3.怎樣促進精神病人的人際關係?
與精神病人相處之道的基本原則:
A.病人需受長期性的醫療照顧,更需要周圍家人及朋友提供更多心理層面及社會層面的關懷、照顧。
B.在復健過程中,因疾病及藥物的影響,有退縮、敏感或自卑等心理障礙,因此需要耐心及支持以引導他們敢於表現自己的需求及意見。
C.病人周圍的朋友應該包容病人的缺陷,並協助發揮病人的長處,以建立病人的信心及培養更高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結論
精神病人罹病須面對疾病的壓力,病人本身及家屬若多能更了解疾病、面對可能的問題,對病人及家屬將更能提升生活品質。
五、參考資料
- 黃詩涵(2020).思覺失調症病人家屬照顧者的調適歷程和照顧負荷.台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學位論文。https://dor.org/10.6342/NTU202002156
- 鄭淦元、劉玟宜(2023)。賦能精神病人邁向復元-以克服內在汙名化為例。護理雜誌,70(1),23-28。
https://doi.org/10.6224/JN.202302_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