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壓力性損傷:皮膚和皮下組織長時間受到壓力或壓力合併剪力所造成的局部損傷。
- 骨突處持續受壓、大小便失禁、受到床單拉扯或磨擦以及不當的將病人從輪椅上拉起等,都會使受壓部位的皮膚受損或產生傷口。
- 發生壓力性損傷前的徵兆為:受壓迫的皮膚部位變得疼痛或敏感、皮膚表面乾燥脫屑、起水泡、受損或壞死,受壓迫的皮膚表面或皮下組織已產生傷口。
- 面對壓力性損傷的病人或家屬,應注意減壓、清潔、傷口換藥及營養等部分。
一、什麼是壓力性損傷呢?
壓力性損傷是因為皮膚和皮下組織長時間受到壓力或壓力合併剪力(磨擦)所造成的局部損傷,影響到肌肉或骨頭,造成病人疼痛不適與炎症反應,通常好發於骨突處或與醫療設備使用部位。
二、易造成壓力性損傷的部位及動作
通常發生在骨頭突出、或醫療裝置使用的部位(如下圖),因持續受壓、大小便失禁、受到床單拉扯或磨擦以及不當的將病人從輪椅上拉起等,都將使這些受壓部位的皮膚受損或產生傷口。
|
額頭
鼻樑
耳朵
鼻孔
嘴唇
|
圖一 臉部醫療裝置受壓處 |
|
指緣
指節
|
圖二 手指醫療裝置受損處 |
|
肩胛骨
薦骨
坐骨
膝窩部位
腳底
|
圖三 坐姿受損處 |
耳朵 肩膀 髖部骨頭 膝蓋外側及內側 腳踝外
側及內側
|
圖四 側臥姿受損處 |
後腦杓 肩胛骨 手肘 薦骨 後腳跟
|
圖五 仰臥姿受損處 |
三、發生壓力性損傷前的徵兆
- 皮膚無法消除的發紅。
- 衣物、床單或椅子上沾有滲液。
- 受壓迫的皮膚部位變得疼痛或敏感。
- 受壓迫的皮膚表面乾燥脫屑、起水泡、受損或壞死。
- 受壓迫的皮膚表面或皮下組織產生傷口。
四、面對壓力性損傷的病人或家屬能注意什麼?
- 減壓:
- 臥床時每2小時翻身且改變姿勢(如平躺→左右側躺)。
- 坐輪椅時每15分鐘將病人身體上提10秒釋放壓力。
- 維持衣物及床單平整。
- 使用輔助裝置(如搬運滑移布)、減壓泡棉、氣墊床、 減壓脂肪墊。
|
搬運滑移布 |
|
減壓泡棉 |
|
氣墊床/減壓脂肪墊 |
- 清潔:
- 每天檢查皮膚受壓部位是否有溫度、顏色、硬度改變及水泡等受損徵象。
- 洗澡及大小便後,保持皮膚乾爽。
- 可塗抹乳液或皮膚保護噴劑,保護皮膚表面及避免過於乾燥。
- 營養:沒有限水之病人可增加液體攝取、高熱量配方或多攝取 高蛋白食物,如:蛋、牛奶、肉類、黃豆及豆製品等,促進傷口癒合。
- 傷口換藥:
- 可用親水性敷料或人工皮保護傷口,如泡棉膠、水凝膠、海藻膠等,幫助傷口維持適當濕度,以促進肉芽組織增生。
- 若有糞便或尿液汙染到傷口,先用清水沖洗,再消毒傷口後更換新敷料。
- 必要時請按醫師處方塗抹適當藥物。
五、對照顧者小叮嚀
當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有發紅或起水泡的變化時,隨時告知醫護人員,因為這有可能是壓力性損傷的早期變化,應及時處理。
六、結語
壓力性損傷多發生在長期臥床及慢性病照護的病人,除了會造成病人疼痛不適、增加感染率,嚴重甚至會威脅生命,增加照顧困難度,延長住院天數及醫療成本,也會造成家屬心理及經濟負擔,因此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發生是重要且必須徹底執行。建議透過每2小時翻身減壓、確實檢查皮膚狀況、保持皮膚清淨乾爽及適當營養補充,有效的預防壓力性損傷形成,讓皮膚保有健康完整狀態。
七、參考資料
- 邱賢菁、莊寶玉、黃心慈(2020).運用輔具降低加護單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病人俯臥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台大護理雜誌,16(1),153-167。
- 許美玉、林瑞萍、呂基燕(2019).醫療器材相關壓力性損傷預防策略‧榮總護理,66(3),106-111。
- Kottner, J., Cuddigan, J., Carville, K., Balzer, K., Berlowitz, D., Law, S., ... & Haesler, E. (2019).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injuries: The protocol for the second upda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2019. Journal of Tissue Viability, 28(2), 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