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失智症的治療方式依其病因而有所不同,所以應先找出導致失智的原因。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有些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 失智症病人在病程中常會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醫師可能給予其他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抗焦慮或安眠劑等等。
- 失智症是需要靠長期服藥來控制,越早接受治療,所得到效益會更佳,失智症患者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
一、失智症是否有藥物能治療
失智症的治療方式依其病因而有所不同,所以應先找出導致失智的原因。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有些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二、病因性治療
- 阿茲海默症:可改善認知功能。
- 血管性失智症:可針對血管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治療及抗血栓治療。
- 可逆性失智症:因外傷、營養素不足而造成的疾病,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 抗氧化物、自由基清除劑、女性荷爾蒙、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治療。
三、認知功能藥物治療
主要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用來減緩病人心智功能退化速度,但必需先向健保提出申請審查通過後,才能有健保給付,否則病人須自費買藥。
- 膽鹼酶抑制劑:乙醯膽鹼是有助於形成記憶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利用膽鹼酶抑制劑可以減緩腦中乙醯膽鹼酶的分解,提高乙醯膽鹼濃度,暫時性的改善或穩定病人的記憶和思考能力,可以改善病人認知功能、整體印象、生活功能及行為症狀等。這類藥物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瀉及食慾減退,其他少見有頭痛、頭暈、疲倦等。
- NMDA受體拮抗劑:主要是抑制鈣離子對腦部神經元的毒素作用,減少腦細胞受損或死亡。
四、精神症狀及行為治療藥物:
失智症病人在病程中常會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醫師可能給予其他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抗焦慮或安眠劑等等,以下逐一說明。
- 抗精神病藥物:當病人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如有幻覺、妄想、敵意等症狀,嚴重則會出現攻擊和不合作,可給予抗精神病藥物。這類藥物可能的副作用有嗜睡、便秘、血壓降低、顫抖、身體或四肢僵硬、走路不穩、跌倒等。如果出現副作用並影響到病人的生活,就必需與醫師討論藥物調整的可能性。
- 抗憂鬱劑: 病人的憂鬱、煩躁、睡眠障礙等可使用抗憂鬱劑來治療。這類藥物可能的副作用有頭痛、噁心、頭暈、平衡感差等。
- 抗焦慮或安眠劑:可幫助焦慮病人減輕煩躁不安及失眠之情緒。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有過度鎮定、疲倦、步態不穩等。
五、結論
失智症是需要靠長期服藥來控制,越早接受治療,所得到效益會更佳,失智症患者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家屬的身體及心理負擔應需注意的,照顧者與家屬對疾病認知也很重要,病患藥物治療可合併非藥物治療同步進行、循序漸進,以達到對病患最佳治療。
六、參考資料
- 林依農、官梅秀、方喬玲、楊淑瑜、劉建良 (2019).失智症病人之精神行為問題的藥物治療.台灣臨床醫學雜誌,27(4),267-273。 https://doi.org/10.6168/FJCP.201910_27(4).0002
- 徐天威、朱哲生、潘志泉(2020)‧抗精神病藥物於老年人的使用.臨床醫學月刊,85(2),74-80。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02_85(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