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1. 中耳炎是指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的中耳腔發炎。
  2. 常見症狀有耳痛、耳鳴、耳朵流膿、中耳積水等。
  3. 平時應維持生活規律、避免用棉棒挖耳朵或清除耳垢等。
 
一、何謂慢性中耳炎
是指持續性中耳腔發炎大於3個月。慢性中耳炎可分成化膿性中耳炎及漿液性中耳炎。
  1. 化膿性中耳炎:代表著反覆的中耳腔感染,造成鼓膜穿孔,一般通稱慢性中耳炎。
  2. 漿液性中耳炎:是因耳咽管堵塞,分泌物積聚於中耳腔內。常見於嬰幼兒,因耳咽管較短直。假若分泌物變得濃稠色深,稱之為膠耳。
 
二、慢性中耳炎的症狀
  1. 耳漏:多為反覆性,時好時壞,但也有持續不斷的,尤其當有感冒症狀時,耳漏會增加,液體顏色從黃色到接近透明色皆有,若顏色較黃或有臭味則表示發炎程度較嚴重。
  2. 耳膜穿孔:耳膜穿孔的位置與大小不一定。有時可看到發炎的肉芽組織、息肉或膽脂瘤。
  3. 聽力障礙:鼓膜穿孔,聲音無法使鼓膜充分振動,輕症者影響不大,時間日久聽力可能逐漸變差。重症時影響到內耳,造成混合性的重聽,中耳內的肉芽或沾黏亦會影響聽力。
  4. 眩暈:中耳炎若影響內耳可能導致眩暈情形。
 
三、慢性中耳炎診斷
  1. 耳鏡的檢查:耳鏡的檢查可以看到耳膜破裂的位置、大小、耳漏、息肉及膽脂瘤。
  2. 聽力檢查:氣傳導及骨傳導的檢查。
  3. 電腦斷層:當考慮有膽脂瘤或肉芽腫存在,或者評估聽小骨情形。
 
四、併發症
中耳腔與腦底的骨骼只有一板之隔,所以嚴重的慢性中耳炎,尤其是伴有膽脂瘤的中耳炎,會侵蝕乳突與腦底的骨骼,產生併發症,例如顏面神經麻痺、內耳炎、急性乳突炎,及少數導致顱內合併症。

五、慢性中耳炎治療
  1. 局部治療:手術前作短期的局部治療,如:耳滴藥物或抗生素使用,以增加手術的成功率。
  2. 完整而重覆的局部清潔:以抽吸器將耳道液體抽吸乾淨,並沖洗耳道,約1-2週以36-37℃接近體溫的生理食鹽水沖洗至膿液、分泌物停止。
  3. 保持局部乾燥及抗生素治療(抗生素藥水、抗生素藥粉)。
  4. 全身抗生素治療:用藥前先取耳道分泌物作細菌培養及敏感試驗,再投予抗生素治療。
  5. 顯微手術或內視鏡手術治療:局部治療使患耳保持1個月的乾燥,再施行手術。手術的目的有三:停止耳漏、改善聽力、避免併發症。
六、注意事項
  1. 避免感冒:感冒會使症狀加重,影響療效。
  2. 按時點耳藥水或服藥:勿因症狀改善自行減藥或停藥。
  3. 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院接受治療或檢查。
  4. 親友體諒其聽力欠佳,交談時儘量靠近優耳側,或音量放大些;表達時儘量簡潔緩慢明瞭,並且讓聽障者看到對方嘴型。
 
七、結論
慢性中耳炎手術治療的目的主要於控制發炎、改善聽力及預防嚴重的併發症,您成功率約90%,耳膜可以癒合良好、無耳漏。若病人不想接受手術,最好定期檢查,尤其是耳朵流膿時,如果覺得耳朵或耳朵附近疼痛、耳漏增加、頭暈、顏面無力,則應馬上尋求醫師診治。
 
八、參考資料
  1. 劉得懿、王拔群(2021).內視鏡內嵌式軟骨鼓室成形術:單一醫院經驗.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雜誌,56(4),223-229。https://doi.org/10.6286/jtohns.202112_56(4).223
    認識慢性中耳炎簡易測驗
    讓我們來進行測驗,以確認您已充分了解。
    評語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資料夾名稱
    耳鼻喉科
    發表人
    張曉娟
    單位
    中榮護理衛教
    英文名稱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分類
    疾病
    科別
    耳鼻喉科
    癌症照護
    建立
    2024-01-21 13:02:41
    制訂日期
    2009-05-04
    最近修訂
    2024-02-18 1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