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利用導管的方式,輸送二尖瓣膜夾,夾合閉鎖不全的二尖瓣膜,可改善血液逆流造成的心臟衰竭症狀。
- 術前經主治醫師解釋說明後進行術前相關檢驗,術後轉入加護病房觀察。
- 返家後按時服藥、飲食均衡、避免刺激食物、漸進式運動、及定期門診追蹤。
一、什麼是二尖瓣膜逆流修補術?
利用導管的方式輸送二尖瓣膜夾,夾合閉鎖不全的二尖瓣膜,可改善血液逆流造成的心臟衰竭症狀,整個執行過程約3~4小時。
二、如何執行?
經導管二尖瓣逆流修補術是以穿刺微創技術,將導管從病人大腿的股靜脈送達左心房及左心室,以二尖瓣夾合術進行二尖瓣逆流修補,因不需要外科手術打開心臟,也不需要使心臟暫時停止跳動,但因在手術中需要經食道超音波的評估與指引,病人需做氣道插管及全身麻醉。
經導管以二尖瓣夾合術進行二尖瓣逆流修補,術後將二尖瓣夾留置並固定於二尖瓣上,使二尖瓣閉合更完全,重建左心正常血流。
三、什麼人適合這項手術?
- 外科手術風險高。
- 體力虛弱的高齡病人。
- 合併心臟衰竭或其他慢性病、心臟功能很差。
四、術前準備
- 於門診經主治醫師解釋說明。手術前一天辦理入院手續,由病人及家屬填妥手術同意書、轉加護病房同意書、輸血同意書、對比劑使用說明暨同意書、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說明暨同意書及經導管二尖瓣膜逆流修補術(MitraClip)手術說明書、健保自付特殊耗材費用同意書。
- 會診麻醉科進行手術風險評估並填妥麻醉同意書。
- 照胸部X光及心電圖檢查。
- 抽血檢驗全血球計數、凝血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及血型並協助留置周邊靜脈針。
- 手術前一天視情況給予抗焦慮或助眠藥物。
- 依醫師指示暫停抗凝血藥物。
- 手術前需禁食至少6~8小時。
- 手術前更換手術衣並取下活動假牙、眼鏡、飾物。
- 手術前請先排空膀胱,避免膀胱漲造成不適。
五、術後注意事項
手術完後當天會轉入加護病房觀察至少2~3天,待病況穩定經醫師評估後轉普通病房。
- 經醫師評估後,儘早移除身上的侵入性管路(包括:氣管內管、肺動脈導管、動脈導管及導尿管)。
- 密切觀察您的血壓、心跳、呼吸、末梢血液循環及脈動、注意傷口有無出血情形及其它內出血徵象。
- 腹股溝傷口使用砂袋加壓止血,待止血完畢後即可坐起或漸進式活動,腿部勿過度用力彎曲。
- 術後7天內採淋浴以保持腹股溝傷口清潔乾燥。
- 術後1個月避免劇烈運動。
- 如果發現傷口有紅、腫、熱、異常的疼痛及紅或黃色分泌物流出,伴隨有發燒現象,都可能是感染跡象,請立即返診就醫。
- 若您有胸痛情形,應即時告知醫護人員,以利於評估是否發生心肌梗塞、心絞痛或心包填塞。
六、日常保養
七、結論
若您有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虛弱、排便呈黑色或鮮紅色、頭暈、暈厥、下肢水腫或心律不整等症狀,需立刻回門診追蹤。
八、參考資料
- 黃竣暘(2021)•真正的微創手術:經導管二尖瓣修補術.臨床醫學月刊,88(2),510-512。
- 傅苡倉、李慶威(2022).高齡患者的二尖瓣逆流治療.臨床醫學月刊,89(1),55-58。
- Cheema, F. H., Loyalka, P., & Rajagopal, K. (2020). Defining the role of mitraclip therapy for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 Texas Heart Institute Journal, 47(2), 130-133. https://doi.org/10.14503/THIJ-19-7082
- Gavazzoni, M., Taramasso, M., Zuber, M., Russo, G., Pozzoli, A., Miura, M., & Maisano, F. (2020). Conceiving mitraclip as a tool: Percutaneous edge-to-edge repair in complex mitral valve anatomi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Cardiovascular Imaging, 21(10), 1059-1067. https://doi.org/10.1093/ehjci/jeaa062
- Shore, J., Russell, J., Frankenstein, L., Candolfi, P., & Green, M. (2020). An analysis of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air for people with secondary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 in the UK. Journal of Medical Economics, 23(12), 1425-1434. https://doi.org/10.1080/13696998.2020.1854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