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 週邊動脈血管成形術可改善週邊組織血流灌流不足的狀態。
- 週邊動脈血管成形術術後需密切監測脈搏、心跳、呼吸及血壓,需絕對臥床平躺6小時,並以2公斤砂袋加壓穿刺部位,平躺時禁止做屈曲膝關節及髖關節動作,但可活動穿刺側的腳趾關節。
- 出院當日傷口由護理師一般換藥後予1x1吋紗布及無菌透明敷料覆蓋,保持穿刺部位傷口乾燥、勿碰水,三天內穿刺側的手勿搬運或提重物,若穿刺部位為腹股溝者,避免蹲或站及跑步等劇烈運動。
一、目的及方法
維持週邊動脈血管血流通暢,以改善週邊組織血流灌流不足的狀態。主要以導管線通過嚴重阻塞的血管狹窄部位,並使用氣球擴張及血管支架去維持血管暢通或其他特殊之器材維持血管暢通。
二、適應症
以介入方式治療嚴重狹窄之週邊血管阻塞, 如:頸動脈、腎動脈、下肢動脈、其他動脈阻塞部位及洗腎瘻管狹窄之病人。
三、導管檢查前準備及注意事項
- 經醫師說明解釋治的過程和風險後,填寫同意書。
- 抽血檢驗、建立靜脈留置針、尿液常規、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如病情需要安排踝肱指數 (ABI)、節段血壓之測量(SBP)。
- 標記足背脈動,作為處置後評估下肢脈搏搏動及血循狀態。
- 檢查時間為上午,則午夜12點後禁食;檢查時間在下午,則早餐後禁食。
- 送治療前,護理師將會為您注射抗過敏針劑,並請您取下眼鏡、排空膀胱、脫下身上內衣褲、移除活動假牙、飾品、手錶。
- 檢查當日家屬或親友陪同至心導管室外等候。
四、檢查後注意事項
- 護理師會為您密切監測脈搏、心跳、呼吸及血壓,每15分鐘測量四次,每30分鐘測量四次,每1小時測量二次。
- 需絕對臥床平躺6小時,並以2公斤砂袋加壓穿刺部位,平躺時禁止做屈曲膝關節及髖關節動作,但可活動穿刺側的腳趾關節。當平躺6小時後,可抬高床頭30度至60度,床上活動2小時,確定無不適情形,採取漸進性下床活動,並注意有無頭暈現象。
- 若屬易出血高危險群、移除導管後持續滲血或局部出血(腹股溝穿刺部位發熱、濕黏感),醫師將延長徒手加壓15-30分鐘,並視情況延長加壓時間,直到穿刺部位無出血。
- 若有做傷口縫合術,醫師會依個別情況,告知砂袋加壓、平躺時間,可以下床活動時間,才漸進性下床活動。24小時內,請勿下床洗澡(但可以擦澡)及劇烈運動,如:跑步或起立蹲下。
- 若有出現肢體末梢冰冷、麻木感、刺痛感,請立即告知護理師。
- 若無限制,鼓勵多喝水,以利顯影劑排出。
五、檢查後可能發生反應
- 血管迷走神經反應(哈欠連連、頭暈、胸悶、噁心、盜汗,甚至意識模糊)。
- 處理方式:按鈴通知護理師、 臥床休息搖低床頭及靜脈點滴快速滴注。
- 延遲性出血:6小時後穿刺部位再次出血。
- 處理方式:按鈴通知護理師、雙手加壓穿刺部位。
- 顯影劑輕微反應(發熱、噁心、皮膚發紅),請按鈴通知護理師。
- 胸痛,請按鈴通知護理師。
六、返家前後應注意事項
- 出院當日傷口由護理師一般換藥後予1x1吋紗布及無菌透明敷料覆蓋,保持穿刺部位傷口乾燥、勿碰水,隔日可移除覆蓋紗布及無菌透明敷料。
- 觀察傷口是否有紅腫熱痛、瘀血、腫脹,膿性分泌物,如發現異常立即回門診或急診就醫。
- 三天內穿刺側的手勿搬運或提重物,若穿刺部位為腹股溝者,避免蹲或站及跑步等劇烈運動。
- 每日檢視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及硬塊,若有異常無法判定,可電話諮詢55病房(23592525-6053)。
七、結論
血管成形術目的在於使用非外科手術的方式處理血管通路的併發症。吸菸是影響週邊動脈血管阻塞性疾病進展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因此戒菸確實可以減輕週邊血管動脈阻塞性疾病,同時,配合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並且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八、參考資料
- 李和惠、方妙君(2021).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胡月娟總校閱,內外科護理學(第六版,416-418).華杏。
- Conte, M. S., Bradbury, A. W., Kolh, P., White, J. V., Dick, F., Fitridge, R., Mills, J. L., Ricco, J. B., Suresh, K. R., & Murad, M. H. (2019). Global vascular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 The Journal of Vascular access, 69(6s), 3S-125S.e140. https://doi.org/10.1016/j.jvs.2019.02.016
- Horita, Y. (2019).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for central venous stenosis or occlu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The Journal of Vascular access, 20(1_suppl), 87-92. https://doi.org/10.1177/112972981774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