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1. 類固醇的正確名稱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的作用,因此對於一些發炎性的疾病、發炎性的神經病變及癌症具有治療效果。
  2. 類固醇代謝是經由腎臟排出,也不會累積在體內、勿自行停藥。
  3. 副作用包括水腫、骨質流失、糖分代謝異常,大劑量類固醇可能會抑制身體的免疫功能。
 
一、定義:
聽到「類固醇」,大家可能第一個就會想到會變成月亮臉,因此就會對醫生開的藥自行減量或不吃,導致病情起伏不定或病情惡化。什麼是類固醇呢?類固醇的正確名稱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的作用,因此對於一些發炎性的疾病如氣喘、過敏性疾病、頑固性溼疹、慢性阻塞性肺病、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皮肌炎、多發性肌炎、腎絲球腎炎、硬皮症等)、發炎性的神經病變及癌症(如淋巴癌)的治療效果,常常有立竿見影之效。類固醇的製劑種類繁多,大致可歸納為口服型、注射型、吸入型及外用型。以下特別針對病人常有的迷思,一一解惑。
 
二、相關問題解答:
  1. 為什麼我的疾病需要用到類固醇?
    答:所謂的免疫系統性疾病是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失去控制,產生自己攻打自己的現象,類固醇可以像踩煞車一樣,讓失調的免疫系統受到控制。所以,醫生會在早期先用較大劑量的類固醇來治療,就像大火延燒時要請消防隊用大水去救大火一樣,使病情在短時間內獲得良好的控制。
     
  2. 我會不會一輩子都要吃類固醇?
    答:不一定。在疾病剛開始或病情較嚴重時,會用比較大劑量的類固醇,使病情在短時間內獲得比較良好的控制,當疾病慢慢穩定下來,醫師會依照病情的變化,加入其它的免疫調節藥並慢慢減少類固醇的用量,甚至停用。
     
  3. 類固醇會傷身體,不是嗎?
    答:類固醇的代謝是經由腎臟排出,但不會堆積在腎臟內,也不會累積在體內。但長期使用的病人,可能會造成腎上腺的功能暫時抑制,所以不可以隨意停止服用藥物。
     
  4. 我最近控制的不錯,可不可以自己停藥?
    答:絕對不可以。因為人體每天會分泌7.5毫克左右的內生性類固醇(也可稱為生理性類固醇),而且有一個生理週期。就是早上體內的可體松(cortisol)量最高,下午到最低點。當長期服用超過三顆以上(15毫克)而且持續三個月以上的時候,會抑制這個自動分泌的功能。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友,如果突然停用藥物,會造成腎上腺功能低下的一些症狀,如全身虛弱、嘔吐、低血壓或全身酸痛不適,很多病人因感冒忽然停用類固醇,而導致低血壓及休克反應,應特別注意。不過這不代表您一定不可以減藥或得終身服藥哦!
     
  5. 我聽人家說吃類固醇會水腫?
    答:剛開始類固醇的用量如果超過四顆(20毫克)的時候,可能會造成體內水分及鹽分堆積而有水腫的現象,這並不是類固醇傷害到腎臟的關係,所以在服用類固醇期間,避免吃太鹹、醃製或調理過的食物(如果一定要吃罐頭的話,看一下標籤上成分,確定每份所含的鹽分不超過140-200毫克),每天注意體重的變化,就可以減少水腫的現象。
     
  6. 聽說吃類固醇會變胖,又會有月亮臉、水牛肩的現象,一吃類固醇就會變得很胖很腫?
    答:這些現象和類固醇使用的量與時間有關,而且在停止服用類固醇之後,就會慢慢改善。剛開始吃類固醇,大部分的人會變得食慾增加,很容易飢餓,越餓吃越多,吃的多,又運動的少,於是脂肪就悄悄上身了。每天吃一顆(5毫克)類固醇,可能會造成脂肪重新分佈,開始有臉變圓、水牛肩或身軀肥胖的現象出現。但是這些副作用會隨著類固醇的用量減少和飲食的控制,而慢慢恢復正常。如果在使用類固醇的期間,好好地控制食物的熱量、澱粉類及糖類的攝取,仍可以維持美麗的外型及身材。
     
  7. 聽人家說吃類固醇會得骨質疏鬆症?
    答:不是每一個服用類固醇的病人都會造成骨質疏鬆症。一般而言,長期服用每天1.5顆(7.5毫克)以上的類固醇,而且要超過3至6個月以上,才比較可能會造成骨質疏鬆。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鈣質的攝取(每天至少1000-1200毫克)、配合鈣片的使用、多吃較多鈣質的食物(如一杯300cc的牛奶約有300毫克的鈣質、乳酪製品、小魚乾、排骨湯、菠菜、芝麻、髮菜、大豆等)、補充維生素D(600-800 IU/天)、適當的負重運動(如散步或太極拳等)、肌力訓練、避免長期臥床、戒除菸酒可以減少骨質的流失。
     
  8. 我有糖尿病,吃類固醇要注意什麼嗎?
    答:短期使用較高劑量的類固醇(每天8至12顆)可能會使血糖上升。如果有糖尿病的病人,除了平時糖尿病飲食上的控制外,要多注意血糖的測量。另外,醫師可能會在短期內使用注射式胰島素或增加口服降血糖藥的劑量,使血糖控制比較穩定。
     
  9. 服用類固醇會不會造成缺血性骨壞死?
    答:造成缺血性骨壞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些人是因為身體內有一些抗體會造成小血管的阻塞,而造成骨頭缺血性壞死。很多年以前,因為沒有其他的免疫調節藥可以用,長期使用高劑量(每天10顆以上)的類固醇,比較容易造成缺血性骨壞死。現在有比較多種藥物可以代替類固醇,當病情慢慢被控制後,醫師會慢慢減少類固醇用量,所以現在比較少見到因為類固醇造成缺血性骨壞死的現象。
     
  10. 我在吃類固醇,會不會傷胃?需不需要吃胃藥?
    答:單獨服用類固醇而沒有合併使用止痛消炎藥的話,並不會增加腸胃道出血的機會。不過有些病人可能會覺得有胃刺激的感覺,可以配合使用胃藥。
     
  11. 我在服用類固醇的期間,要如何避免感染?
    答:每天服用4顆以上類固醇,可能會比較容易感染或口腔黴菌感染。除了要注意傷口的清潔、口腔衛生的保健外,如果有口腔內黴菌,醫師會給您漱口藥水治療。另外,要減少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並且戴口罩、勤洗手,以避免感染的機會。
     
  12. 如果一天之中忘記服藥,要怎麼辦?
    答:請儘量不要忘記服用藥物,而且千萬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物。如果早上忘記服用,可以儘快補服;如果已經接近下一次服藥的時間,就不用補服。
     
  13. 什麼是脈衝治療?
    答:所謂類固醇脈衝治療,就是在短時間內注射大劑量的甲基類固醇(類固醇的一種),來達到有效的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的能力,讓疾病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控制,這就好像消防隊在救火時,用大量的水來滅火,可以使疾病得到快速的控制。
     
  14. 我一定要使用類固醇脈衝治療嗎?會不會不舒服或副作用?
    答:醫師會使用脈衝治療,通常是疾病的發炎程度比較嚴重,如果快速的使用大劑量的抗發炎藥物來治療,會使病情比較容易控制,在脈衝治療後,也比較容易把口服類固醇的劑量降低。注射脈衝治療的時候,可能會有臉部皮膚發紅、發熱,這種感覺會在藥物注射完畢後減輕而且慢慢消失,有些病人可能會因為精神較亢奮而失眠,可以使用少量的安眠藥來幫助睡眠。對於原本有糖尿病的病人,在進行脈衝治療期間,可能會使血糖升高,醫師通常會每天測量血糖,並使用小劑量的胰島素來控制。有些病人可能會有血壓上升的情形,由於護理師會密切注意血壓的變化,所以可以不用擔心。
     
  15. 使用類固醇脈衝治療會不會降低我的免疫力?
    答:使用大劑量的類固醇時,可能會抑制身體的免疫功能,所以在注射之前,如果有蛀牙、中耳炎、鼻竇炎或小便疼痛等,請先告訴醫師或護理師,醫師會評估您的狀況,再決定是否可以使用脈衝治療。另外,接受脈衝治療後的兩個星期,儘量減少到人多的地方,如公共場所或電影院等,出門最好戴口罩、勤洗手以減少感染。
     
  16. 什麼是吸入型類固醇?需要持續使用嗎?有什麼副作用?
    答: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病人,當氣道或鼻腔發炎厲害時,醫師會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減緩氣道的發炎及減少氣喘的發作。一般而言,輕度間歇型的氣喘病人不需要規則使用,但對於每天都會發作的病人,則應該要長期規則使用,否則可能會使氣喘或鼻炎不易控制。低劑量的吸入性類固醇,不會有嚴重的全身性併發症,僅少量被全身吸收。以一天吸入的總量來說,一天不會超過0.5-1顆的口服類固醇。較常見的副作用為咽喉部黴菌的感染,記得每次使用後要漱口。
     
  17. 什麼是類固醇類藥膏?有什麼副作用嗎?
    答:局部的皮膚血管炎、較厲害的皮膚炎或藥物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或濕疹等疾病,醫師會使用局部的外用合成類固醇藥膏幫助皮膚發炎獲得控制。小範圍塗抹皮膚,每天用量小於五公克,一般並不會有全身副作用發生。不過,如果不當使用,局部的皮膚可能會產生萎縮、萎縮紋、血管擴張、瘀青,有感染的皮膚傷口則不可以使用類固醇藥膏。醫師對於副作用會非常小心謹慎觀察,請您不要任意在藥房買藥膏,可能會造成用量過多。
 
三、結論:
類固醇就是治病救人的仙丹,但若使用不當就像一把兩面刀,能夠救人也能殺人,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耐心及配合醫師的指示用藥,勿信偏方及朋友的不當建議,當病情獲得控制,醫師才能將類固醇用量降到最低。
 
四、參考資料
  1. 臺中榮總藥品手冊查詢系統(2020). Prednisolone.https://www3.vghtc.gov.tw:8080/pharmacyHandbook/education/#/search?keyword=Prednisolone
  2. 顏憶寧、陳明翰(2021).類固醇引起之骨質疏鬆症.臨床醫學月刊,87(3),189-199。 https:/ /doi.org/ 10.6666/ClinMed.202103_87(3).0030
    簡易測驗

    讓我們來進行測驗,以確認您已充分了解。

    評語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資料夾名稱
    免疫風濕科
    發表人
    陳湘君
    單位
    中榮護理衛教
    英文名稱
    Steroid
    分類
    治療
    科別
    免疫風濕科
    癌症照護
    建立
    2024-01-21 22:04:55
    制訂日期
    2002-07-01
    最近修訂
    2024-03-11 2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