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 復健運動是利用各種治療性運動及訓練,協助病人儘量發揮個體的體能;促進手腳運動靈活度及協調度,並訓練病人藉由輪椅、助行器等輔具的訓練和運用進食、穿衣、沐浴的如廁、移位等日常生活功能訓練,增進病人日常生活自我照顧的能力及獨立性。
- 復健運動分為被動運動、主動協助運動、主動運動及阻力運動,關節動作分為外展、內收、屈曲、伸展、內轉、外轉及旋轉等。
- 依照病人活動狀況給予合適的方法,上下肢關節運動執行次數:每日(早中晚)三回,每回每個動作重複執行10-15次。
一、復健運動是什麼?
復健運動是利用各種治療性運動及訓練,協助病人儘量發揮個體的體能;早期開始復健評估及治療,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功能。
二、復健運動的目的:
運用各種活動來增進病人肌力、心肺耐受力、關節活動度及正確姿勢的維持,促進手腳運動靈活度及協調度,並訓練病人藉由輪椅、助行器等輔具的訓練和運用進食、穿衣、沐浴的如廁、移位等日常生活功能訓練,增進病人日常生活自我照顧的能力及獨立性。
三、復健運動的種類:
- 被動運動:病人無法自行活動,完全由他人協助完成,藉由外力活動肢體,並未主動施力。
- 主動協助運動:病人稍能活動,但未能自行完成一個活動時,則由他人協助其完成所做的動作。
- 主動運動:病人不需外力協助,可自行對抗地心引力獨力完成之運動。
- 阻力運動:由病人操作運動來對抗協助者或特殊設備加予的阻力。
四、施行被動運動時應注意事項:
- 預防肢體關節僵硬變形,應儘量使麻痺或功能減低之肢體提早運動。
- 由被動運動開始,再逐漸轉向主動運動。
- 運動前,先施行溫水浴或肢體熱敷,使關節和肌肉鬆弛,有利施行運動。
- 開始施行被動運動時,用力和活動範圍不可太大,以免造成關節受損。
- 固定近端關節(指離心臟近的關節),並支托遠端關節(指離心臟遠的關節),以緩慢溫和的動作來移動關節,如有疼痛產生時,應減少活動範圍。
- 若有肌肉痙攣或阻力存在,關節運動應緩慢進行,並以溫和穩定的力量操作到肌肉放鬆為止。
- 施行運動最重要的是:病人必須對自己充滿信心,家屬或協助者更應抱持無限的耐心、愛心,給予病人最大的支持與鼓勵,使病人有意願自動配合,那麼運動才能真正發揮功效。
五、基本關節活動動作
- 外展:肢體自身體中線移開。
- 內收:肢體移向身體中線。
- 屈曲:彎曲關節使角度縮小。
- 伸展:使關節由屈曲回復伸展。
- 內轉:腳底轉向內側之活動。
- 外轉:腳底轉向外側之活動。
- 旋轉:圍繞著軸轉動或移動。
六、腦中風的復健治療:
中風的後遺症與併發症相當多,復健治療會儘量依個別病人的症狀與程度來進行包括:
- 物理治療:運動困難、步態異常或平衡失調,重建運動功能(肌耐力、平衡、協調)及步行能力。
- 職能治療:日常生活訓練,例如:進食、衛生、穿脫衣物等自我照顧、副木、支架製作、輔具評估與訓練。
- 語言治療:矯正語言障礙,例如失語症的病人,利用溝通輔具,給予口語和理解表達之訓練;並針對吞嚥功能障礙予以治療。
七、上下肢關節執行運動
執行次數:每日(早中晚)三回,每回每個動作重複執行10-15次。動作依照病人狀況,可為被動、主動協助或病人主動運動來執行。
- 上肢關節運動:
- 肩關節屈曲、伸直
- 肩關節外展、內收
- 肩關節水平內收、外展
- 肩關節內旋、外旋
- 肘關節屈曲、伸直
- 肘關節旋前、旋後
- 腕關節屈曲、伸展
- 手指關節屈曲、伸展
- 下肢關節運動:
- 髖關節屈曲
- 髖關節外旋、內旋
- 髖關節外展、內收
- 足部背屈、蹠屈
- 踝關節內翻、外翻
- 腳趾關節屈曲、伸展
八、結論
早期介入復健運動,不僅能減緩失能程度、預防合併症、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更能幫助病人重返工作、重建生活自信心而回歸社會。
九、參考資料
- 臺中榮民總醫院(2018年10月31日).腦中風的復健治療.https://www.vghtc.gov.tw/GipOpenWeb/wSite/ct?xItem=46353&ctNode=46086&mp=3032&idPath=14147_46049_46086
- 若林秀隆(2020).高齡復健營養學(洪韵筑譯).晨星。
- 翁淑敏、林瑞青、林琦峯、林佳慧(2018).提升急性腦中風病人肌力之護理專案.源遠護理,12(1),36-45。
- 黃郁晴、辜漢章(2021).一位急性腦中風病人復健治療之照護經驗.高雄護理雜誌,38(3),87-99。https://doi.org/10.6692/KJN.202112_38(3).0008
- 蘇麗智、簡淑真、劉波兒、蘇惠珍、林靜娟、呂麗卿、…林唐渝等編著(2018).基本護理學.華杏。